冷暴力是家暴吗?并非受伤才定为家庭暴力

随着《反家庭暴力法》的正式实施,这一让“清官”难断的“家务事”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。冷暴力也是属于家庭暴力行为,判定家暴不一定要认证受伤,精神损害也是属于家暴。

冷暴力是家暴吗?并非受伤才定为家庭暴力

冷暴力是家暴吗?并非受伤才定为家庭暴力

数据

仅22起案件被认定为家暴

根据市三中院的调研,2014年1月至今年7月,北京市各中级法院审结的婚姻家庭类二审民事案件中,当事人主张存在家庭暴力的案件共213件,主要集中在离婚案件,占总案件93%,其余7%的案件散见于抚养、扶养、赡养纠纷、探望权纠纷以及离婚后财产纠纷。

调研结果显示,此类案件通常发生在36岁至49岁之间,女性主张男性实施家庭暴力的有187件,占比高达89%;而男性主张女性实施家庭暴力的仅占11%。

在213件案件中,经法院审理认定构成家暴的仅为22件,认定率仅为10.3%。在诉请损害赔偿方面也仅支持了17件,且赔偿数额多在5万元以下。

“这个结果可能与公众的认识存在差距,但这与家庭关系的私密性有关。”市三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次仁卓嘎表示,受“家丑不可外扬”思想的影响,当事人会心存顾忌。而暴力行为的发生也不易被外人知晓,收集证据也十分困难。

难点

是否家暴界定存争议

虽然有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存在家庭暴力的情形,但对于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的认定,始终是审判中的难点。

今年3月,《反家暴法》在社会呼吁多年后终于实施。但根据调研,此类案件并未出现大幅增长,究其原因,部分当事人忍气吞声,没有向社区、街道求助,亦没有保留证据,缺乏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。

据介绍,在受理的213件涉家暴案件中,当事人多为口头主张,部分当事人虽提交了相关证据,但也因证据不足而导致被法院采信率低。

而我国《婚姻法》对家暴的概念和内涵没有明确的规定,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与《反家暴法》对于家暴的界定也有一定差异,法定构成要件难以确认,导致在实践中理解与适用存在一定争议,对暴力是否可以影响财产分割比例、抚养权、探望权等问题,法律规定尚不明确。

>>法官释法

受伤不宜作为家暴必备要件

据了解,目前《婚姻法解释(一)》中规定,只有在给对方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情况下,才构成家暴。《反家暴法》则区分身体有形暴力与谩骂、恐吓等精神暴力,前者行为强度、危害后果并无限制性要求,后者经常性方式实施可认定。

市三中院表示,认定家暴应结合侵害方式、持续时间、反复频次、伤害后果等方面综合审查判断,不宜将造成轻伤、轻微伤或精神痛苦等后果作为必备要件。

法院在判断相关行为属于家暴还是一般家庭纠纷时,应当考虑受害人的感受及意愿、施暴者与受害人的婚姻感情状况、社会一般大众的观念等。

对于轻微的家庭纠纷或推搡,或双方偶然的激烈争吵,法院也不应认定为家暴。

遭遇家暴可申请人身保护令

市三中院介绍,《反家庭暴力法》的作用重在预防与干预,也明确规定了受害人可以向基层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。

法律出台前,顺义法院作为反家暴试点法院,曾在2013年、2014年各发出过1例人身安全保护令。法律出台后,截至今年9月1日,三中院辖区基层法院共发出9份人身安全保护令。

法院所发人身保护令内容主要为禁止实施家庭暴力;禁止殴打、辱骂、恐吓、威胁、诽谤、骚扰、跟踪、接触、责令迁出居所,其主体对象多为夫妻。

再婚丈夫疑家丑外扬 施家暴被妻带刀讨说法误杀

认定家暴分割财产可获照顾

据介绍,家庭暴力通常出现于离婚纠纷,这就导致案件会涉及财产分割问题。法院在分割财产时,会依据法律照顾无过错方及照顾妇女、儿童的原则,对受害人予以照顾,适当多分。

特别是受害人因遭受家庭暴力需要治疗、由于家庭暴力而失去工作或影响正常工作等,法院会考虑实际情况,合理确定财产分割份额。

对子女的抚养权、探望权,施暴人并不一定当然丧失,法院需要依据施暴人的施暴情形具体考量。如果暴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未成年子女的心态,法院可以剥夺其探望权。

注册成为花镇会员,原价2999的爱情管家学习课程限时免费领取!!花镇陪你学会爱~ 》》立即注册

上一篇:男人冷暴力是不爱了吗?解读男人冷暴力心态
下一篇:不让回娘家算家暴!还有哪些冷暴力你是不知道的?

爱情顾问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